10月13日,2021国家能源互联网大会在山东淄博会展中心举办。会上,《2021国家能源互联网发展年度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正式发布。
“从2018年开始受国家能源局的委托,清华大学能源互联网创新研究院牵头编写能源互联网相关发展报告。每年都有新的内容增加进来,整体年度报告内容、结构等均在不断拓展和完善。”清华大学电机系主任、清华大学能源互联网研究院院长康重庆介绍。
中国工业报获悉,《报告》系统总结了我国能源互联网政策、产业、技术、创新、建设、公众生态等最新发展现状,推选了2020年我国能源互联网十大关键事件,汇聚了2020年各领域专家言论,并以专题形式阐述了能源互联网与碳达峰碳中和的关系。
七大产业跨界布局
跨界成为能源互联网企业不约而同的选择,不同的是各自的跨界方式和领域。
《报告》显示,不少能源企业选择从生产单一能源向多种能源转变,从提供化石能源向提供清洁可再生能源转变,从能源生产企业向能源服务企业转变,从单一类型能源服务企业向多功能综合能源服务企业转变。
在“30·60”目标背景下,发电行业十四五规划中,纷纷加大新能源装机和新能源发电比例,积极开拓氢能业务,成立综合能源公司,陆续开展能源数字化转型实践。数据显示,五大发电集团清洁能源装机比例均接近或超过30%,非水电清洁能源装机比例均超过10%。
输电配电行业积极巩固电力输配实力,拓展综合能源服务与电子商务,向储能、新能源等领域扩展服务范围。国家电网致力打造国内规模最大综合能源服务平台,各省区分公司纷纷成立区域综合能源服务公司;南方电网发布《服务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方案》,明确将更大规模推动新能源发展,以“新电气化”为抓手推动能源消费方式变革。
电动汽车行业的电动化潮流已经形成,围绕出行与能源互联网互动,移动能源新业态趋势勃发。奔驰、比亚迪、北汽等国内外车企均推出电动计划,吉利、宁德时代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蔚来、威马、车和家、小鹏、拜腾等电动汽车创业公司崭露头角,共同打造车路协同网络,共建新能源汽车新生态。
在碳中和预期下,石油石化企业纷纷转型发展,强调天然气的发展战略地位,积极开拓综合能源服务市场,布局氢能业务。中石油与长安新能源、奥动新能源三方深度合作,共同打造全国首座集加油、加气、充换电于一体的综合能源站,加速向综合能源供应商转型;中石化积极布局充电站、加氢站等综合能源服务,并积极发展地热、光伏等清洁能源系统。
新能源行业从单纯制造向能源生产与服务业并举转换,主动顺应清洁低碳高效、智能化、国际化发展趋势,积极参与能源互联网项目落地实践,新增综合能源服务和能源大数据服务等业务,为电力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持。协鑫集团通过“源-网-售-用-云”一体化战略,转型“互联网+”智慧能源综合运营服务商;金风科技开展园区多能互补综合能源示范,打造能源互联网大数据平台。
城市燃气行业依托城市官网,探索电/热/汽/冷能源互联新业务,建设能源微网、园区能源站。华润燃气2020年新投运38座充电站、2个加氢站,在新能源领域探索、开拓;港华燃气集团累计启动21个分布式能源项目;新奥集团积极打造以天然气三联供为代表的“泛能网”;国家石油天然气官网集团有限公司成立,旨在推动形成上游油气资源多主体多渠道供应、中间统一管网高效集输、下游销售市场充分竞争的“X+1+X”油气市场格局。
以“云大物移智链”为代表的互联网与信息技术助力能源的信息物理融合,为信息流改造提供解决方案。腾讯、阿里分别与中石油、中石化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探索传统能源+互联网合作新模式;华为携手三大运营商、全球能源互联网研究院等企业,探索5G+电力应用的未来规划;中国铁塔注册成立铁塔能源有限公司和铁塔智联技术有限公司,积极培育跨行业业务和能源经营业务。
上市企业逐年递增
过去一年,能源互联网行业快速发展。截至2020年12月,能源互联网行业共计注册66843家企业,相关企业数量从2019年底的39174家增加到2020年底的66843家,迅速增长70%。
“能源互联网”的概念掀起了资本市场的热情。《报告》显示,资本市场上关于能源互联网的概念股层出不穷。以锐思数据库中新能源、锂电池、充电桩等概念板块为基础进行不完全统计,截至2020年12月31日,上市企业数量迅速增加到332家,总市值达6.79万亿。
从2014年到2020年,能源互联网上市企业新增募资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且主要通过新增发行股票的方式募资。2016年《关于推进“互联网+”智慧能源发展的指导意见》的出台,给能源互联网市场注入了一剂强心针,上市企业募资飙升至2800亿。资本市场融资成为能源企业深化发展的重要方式之一,企业募集的资金用于提高研发能力和规模化生产,顺应了能源市场对产品的快速迭代需求。
从2014年到2020年,能源互联网上市企业数量呈逐渐递增的趋势。2017年国家能源局公布的首批55个“互联网+”智慧能源(能源互联网)示范项目撬动了市场对能源互联网企业的进一步投资;当前碳达峰、碳中和进入方案制定阶段,政策酝酿期成为最好的投资时点。能源互联网通产业通过IPO、再融资、发行绿色债券、绿色信托、碳中和主题基金等方式获得资本助力,2020年上市企业数量增加到332家。
此外,能源互联网相关研究机构、论文数量、专著数量也呈逐年递增态势。
截至2020年12月,能源互联网相关研究机构增至9921家。与2019年底相比,2020年能源互联网相关研究机构共增加了5459家。2020年,能源互联网研究机构由广东省居首,四川省、北京市位居二、三位。江苏省、福建省、山东省、浙江省、湖南省、海南省研究机构较多,均在百家以上。
能源互联网相关论文数量呈递增趋势。近七年来,SCI索引、EI索引和中国知网三种检索方式论文数量的显著增加,表明这一主题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和研究。
能源互联网领域的专著数量逐年增加。2014年开始,专著数量总体呈现上升趋势,2018年开始趋于稳定,维持在15部左右。
能源互联网方向专利数量也呈上升趋势。2014年仅申请专利11项,到2020年便跃至822项。专利指标的增加,反映了近七年来业界对于能源互联网知识产权的重视程度正逐年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