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界、合作显然已成为光伏行业新趋势。据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统计,2021年初至今,隆基、晶澳、晶科、阳光电源、通威、天合光能等十多家光伏龙头企业已签订超100个战略合作协议,其中除了产业链深度抱团外,光伏巨头正迅速外扩“朋友圈”。
一、产业链深度联姻
2020年硅料、玻璃等原辅材短时间内供应不足、价格突涨,直接导致了下游硅片、组件企业出现缺断货、毁约议价等现象,紧张的市场供需不仅促成了2020年数十家光伏细分头部企业超927亿元的“抢料大战”,也让隆基、通威、天合光能等头部企业通过互相参股、成立合资公司等方式达成了深度战略合作,形成硅料-硅片-电池片-组件-电站的产业链互补格局。这种由产业链供需促成的企业合作在进入2021年后依旧延续。
据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不完全统计,2021年初至今,已有晶科、通威、晶澳、特变电工、天合光能5家光伏企业在通过增资入股、合资扩产形式成为深度战略合作伙伴。
2月9日,为了进一步加强光伏产业链的资源共享与整合,夯实和提升自身的行业优势地位,龙头企业晶科宣布与通威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进行深度联姻,共同投资年产4.5万吨高纯晶硅项目、年产15GW硅片项目,其中,通威股份按30%股权比例战略参股晶科能源15GW硅片项目公司,晶科能源按35%股权比例战略参股通威股份4.5万吨高纯晶硅项目公司,双方按股权比例分红。6月18日,晶科又与晶澳选择牵手特变电工,入局硅料环节,对内蒙古新特硅材料有限公司进行增资扩股,三方共同签订《投资建设年产10万吨高纯多晶硅绿色能源循环经济项目暨内蒙古新特硅材料有限公司增资扩股协议书》,共向内蒙古硅材料公司增资34.4亿元,其中新特能源增资28.1亿万元,晶科能源增资3.15万元,晶澳科技增资3.15亿元。
除了晶科外,天合光能同样选择增资入股的方式与上游企业达成战略合作。去年11月,通威股份发布公告,拟与天合联合投资150亿元设立项目公司,共同投资四大项目——年产4万吨高纯晶硅项目、年产15GW拉棒项目、年产15GW切片项目、年产15GW高效晶硅电池项目。今年6月21日,企查查资料显示,内蒙古通威高纯晶硅有限公司工商信息显示其股权发生变更,新增股东天合光能,注册资本由原先的12亿元变更为28亿元,天合光能以5.6亿元资金持股20%,实现150亿元投资新进展。
二、外扩“朋友圈”
除了光伏市场本身产业链供需矛盾促成的企业战略联姻外,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提出,对于2021年的企业战略合作影响更为深远。
自去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国际上首次提出中国要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今年3月,李克强总理在做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出,扎实碳达峰、碳中和各项工作,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后,“双碳目标”便迅速被各行业所关注,以光伏为代表的新能源行业也成为炙手可热的投资对象,光伏企业在惊喜迎接巨大发展机遇的同时,迅速转变发展战略,围绕“碳达峰、碳中和”重新制定企业发展目标及市场布局方向。
以隆基股份为例,2021年以前,隆基的战略合作伙伴布局还大多围绕硅片、组件、电站开发等光伏产业链上下游展开,进入2021年后,隆基股份则围绕“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在BIPV、绿氢、化工材料等领域与中国石化、吉电股份、宝钢股份等多家业内名企、跨界龙头开展了多元全面的战略合作,并且与西安交通大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建设“交大-隆基零碳能源研究院”,在校企联合路上更进一步。
阳光电源战略布局则更偏向于构建双碳目标背景下新型电力系统中的风光储氢融合发展新业态。今年4月,阳光电源与三峡新能源、金风科技、河南新乡市人民政府四方共同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旨在推动新乡市“十四五”期间新能源基地开发、风光水储一体化、储能产业链等领域开发建设,助力新乡市成为“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示范区;5月,与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中财融商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根据协议,阳光新能源将从新能源技术创新和产业应用两端入手,在内蒙古自治区投资设立现代能源研究机构,参与当地现代能源发展规划,创新打造一批光伏、风电、储能、制氢示范项目等等。
此外,华为、晶澳、正泰、协鑫、天合光能等光伏名企在零碳能源、零碳智慧城市、风光储氢一体化、分布式清洁能源等多方面也均有各自的战略合作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