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国家的话语权,是涉及思想引领、国民信仰、舆论掌控、行为导向的根本问题。国际事务的话语权,更是具有针对性、挑战性、决定性的战略策略问题。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社会信息化、文明多样化深入发展,国际格局加速演变调整。如此前所未有的大变局,已经超越人们以往的认知,也必然触及到传统话语体系。可以说,今后国际事务的话语权是外交战略策略的代名词,是外事理论、宣传、舆论工作博弈的重点。
从时代发展来看,话语权必须接受实践检验。这次美国总统选举,其民主自由话语权充分显现:特朗普始终认定选举不公,到底公不公很难弄清楚;习惯以推特发号施令的特朗普,最后却被推特等各大社交媒体平台封号;不服选举结果的民众多次大规模抗议甚至冲进国会,等等。这不能不令人深思。
“特朗普现象”折射的是美国传统话语权的诸多疑问:一个强调“美国优先”的总统,为何得不到多数选民的支持?世界“人权卫士”的头号超级大国,为何是新冠病毒感染和死亡人数全球之最?置本国人民生命于不顾,为何还要把主要精力用来与中国作对?这充分说明:“自己永远正确”“西方中心论”“普世价值”等话语霸权,必将随着世界大变局发生颠覆性演变。
在历史的剧变面前,我们有必要进一步做好自己。
第一,讲中国话,对重大国际事务及时发声。今后有可能反遏制与有限合作长期并存,需要早做准备、通盘谋划,以大战略、大智慧、大手笔赢得战略主动,游刃有余地应对各种挑战。要抢占舆论先机,敢于和善于在第一时间发声,及时发出适应时代、符合世情、回应诉求、广泛接受的中国声音,占据国际事务话语权制高点。要别开生面地讲中国话,不要照抄、附和、套用别人的语言,有意无意成为别人话语权的传声筒。
第二,讲公道话,积极培育国际道义正能量。中华五千年文明历史告诉我们:大道之行、天下为公。要正义、不要邪恶,要平等、不要傲慢,要公正、不要偏见,要多边、不要单边,要合作、不要对抗,要共赢、不要损人,是国家兴亡之道,也是在国际上话语权的消长法则。“高山仰止,天下归心。”负责任的大国形象,既包括应尽的国际主义义务,也包括世界发生的重大事情都要站出来讲公道话,仗义执言,爱憎分明,展现中国道义、体现中国风格、塑造中国形象,增强中国话语权的公信力。
第三,讲实话,宣示中华大德为本的民族特性。中国没有兴趣做世界老大,也无意要当人类救世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已成定局,同时中美战略相持阶段还会持续。为防止美国某些政客铤而走险,有必要“逼”他们实施有限合作。毛泽东当年把国共第二次合作,比喻为逼驴上山“一拉、二推、三打”。这样做的前提是,要让对方感到搞对抗越来越吃力,不得不求同存异地寻找共同点。
第四,讲新话,确保中国话语权的原创性。未来要占据国际事务话语权主动,必须是原创的、成体系的、令人信服的声音。有生命力和影响力的话语权只能是原创,重复别人的老话没有话语权,修改补充别人的话只会强化原有话语权。中国有句俗语:“不吃别人嚼过的馍。”
第五,讲有分量的话,增加中国声音的含金量。思想是有深度的,真理是有味道的。话语权的生命力、公信力、影响力取决于思想含量,而不只是新口号、新名词、新概念。“桃李无言,下自成蹊。”在瞬息万变的自媒体时代,信息传播和资源共享已经越来越多样化,话语权多样性选择越来越明显。要在多种话语体系中脱颖而出、赢得青睐,唯有非同凡响才能令人心悦诚服,人心向我。
中华辉煌灿烂的古代文明,为人类古代历史话语权做出过杰出贡献,近代以后的屈辱历史几乎没有中国的话语权。新中国成立以后恢复了世界舞台的中国话语权,改革开放以来遍及世界的“中国制造”大大增强了中国话语权。可以肯定,到本世纪中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在世界上的话语权必将进一步应运而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