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如何可持续发展?近日,2020世界计算机大会在湖南长沙举行,记者在会上找到了答案。作为新时代数字经济发展的新引擎,计算能力已渗透到人类生产生活的诸多领域,成为促进产业升级、推动经济数字化转型、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驱动力。
万物互联
数字化转型迫在眉睫
随着社会进入信息时代,一路狂飙奋进的计算机技术让人们与计算共生、与数字共舞、与万物互联。现阶段,数字化转型已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用数字技术升级传统产业,能提升传统产业的生产效率,让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何为“数字化转型”?戴尔科技集团全球副总裁、中国研发集团总经理刘伟在大会演讲中表示,数字化转型就是让工作和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实现数字化。通过计算机,人们能在数字世界里提高生产效率。
随着数字化转型重要作用日益显著,越来越多的企业正在加大投入,以加快实现数字化转型。刘伟认为,产业的分布式融合,以及超级自动化,是让数字化转型提速的“法宝”。
分布式融合是实现数字化转型的必要手段,产业若想得到发展,就要既做到“分布”,又做到“融合”。刘伟指出,融合就是集中力量和资源办大事,把各种各样的资源集中,并让芯片、产品和系统实现融合发展,以形成规模优势。而移动终端和物联网会传输大量数据,因此一定要“就地处理”数据。在这种情况下,就形成了边缘云、核心云和公有云“三足鼎立”的分布架构态势。在集中基础上进行分布,并加强统一管理,能够为分布式融合系统提供更多保障。
超级自动化的核心是人工智能技术的进步,人工智能技术可以让各行各业实现自动化,为行业间数字化转型提供更多助力。
刘伟认为,未来,人工智能技术需要实现场景化、透明化和平民化。他表示,让人工智能算法和具体行业紧密结合,可实现人工智能技术的场景化;将人工智能技术打造成一门科学,让其被更多人理解,可实现人工智能技术的透明化;打造人工智能服务平台,让客户无需成为人工智能专家,即可享受相应服务,从而实现人工智能技术的平民化。
在数字化时代,保证信息安全是实现数字化转型的前提和基础。奇安信集团董事长齐向东在演讲中指出,目前,计算机软件和硬件漏洞、网络协议漏洞、互联网匿名体系架构等为数字化时代发展带来了诸多挑战,因此,将网络安全纳入事前防控体系,做到“防患于未然”,就成了重中之重。把安全渗透到规划、建设和运行的各个环节中,使其深入各个数字化体系,用内生安全框架保证内生安全,有望为数字化时代构建更强大的安全体系,并为数字化转型保驾护航。
创业驱动
计算力就是生产力
当前,计算产业已迎来黄金发展期,产业规模增速明显,数字经济在国民经济占比不断提升。最新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数字经济增加值规模达到35.8万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GDP)比重达到36.2%,数字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进一步凸显。
赛迪智库电子信息研究所在大会上发布的《先进计算产业发展白皮书》预测,到2025年,中国的先进计算直接产业规模将达到8.1万亿元,辐射带动规模将超过8.5万亿元,“十四五”期间预计年均增速在13%以上。
加快推进“新基建”离不开更强大、更高效的计算能力。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高涛在大会演讲中表示,目前,基于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的新型计算系统产生了海量数据,而算力在其中扮演着如引擎般的关键角色。“以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的计算产业,能为智慧城市、智慧政府、先进制造等领域注入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计算产业的重要性日益凸显。”高涛进一步指出。
当前,“计算力就是生产力”已成为全球共识,算力正成为驱动全球经济增长的关键力量。高涛介绍,目前,全球的算力需求每3.5个月就会翻一倍,远远超过了当前算力的增长速度。
计算技术已成为经济发展的基础势能技术,先进计算的基础研究和应用发展,无疑是未来世界各国竞相抢占的战略制高点。“未来,谁掌握了先进的计算力,谁就掌握了发展的主动权。”高涛说。
针对如何更好地发展计算产业,以推动经济的高质量发展,高涛也给出了几条建议。
第一,建设新型计算基础设施。面向重点区域、重点行业,要打造优质、高效、安全、可信的计算基础设施,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基础的计算能力支撑。
第二,攻关先进计算技术。要打造计算基础协同平台,开展计算基础理论、工程实现等研究,为开展新一轮工程革命,引领产业变革奠定良好基础。
第三,让计算赋能产业,从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要持续推进计算技术在政务、金融、电信、电力、交通等多个领域的应用,探索多元化应用场景。要推动计算技术在更广阔领域的应用,使其充分发挥协同价值,以更好地赋能国家双循环的发展格局。
开源铸魂
产业发展正当其时
在数字化转型进程中,开源已成为很多传统企业进行业务创新和转型的重要力量。开源为企业数字化建设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和变革,也为科技的创新和进步注入了强大动力。
开源软件对互联网服务商平台具有很大影响力,软件业的发展将由开源生态来推动。CSDN创始人、董事长蒋涛在主题论坛演讲中提到,目前开发的软件中,绝大部分都是通过开源软件来进行建设的。下一个十年,是人工智能的时代,是互联网的时代,也是区块链的时代。开源生态是推进新时代到来的重要驱动力,因此掌握开源的操作系统生态就变得更为关键。“下一个阶段,谁掌握开源生态,谁就能抢夺先机。”蒋涛说。
开源模式助推操作系统持续发展的经验,也为中国芯片的发展带来更多启发。借鉴开源软件的成功经验,在芯片领域也将采用开源模式,或将为“中国芯”铸造灵魂。
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涉足芯片领域时,世界芯片行业已经形成垄断体系。由于芯片行业的技术门槛极高,芯片的研发通常需要上亿元研发经费,还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这使得国内芯片行业发展的难度变得更大。
巨大的通用市场是摩尔定律发挥作用的前提。针对如何降低芯片的研发成本,以获得更大的市场收益,中国工程院院士廖湘科表示,开源与敏捷的芯片将降低芯片的技术成本,因此开源与敏捷的芯片设计将是未来重要的发展趋势。
开源芯片具备精简、低功耗、模块化和可扩展等优势,实行开源芯片模式能够为中小企业的发展带来更多益处。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说:“在开源芯片模式下,三五个人的小团队在三四个月内,只需几万元便能研制出一款具有市场竞争力的芯片。由此可见,这种模式非常适合中小型企业。”
以开源软件、开源芯片为代表的开源模式无疑是本次计算机大会的热点话题,“开源”这一关键词更体现了开放包容、互利共赢的时代精神。在摩尔定律逐渐逼近物理极限的今天,只有开放与合作才能为整个计算行业注入发展的新动能。正如图灵奖获得者、美国计算机科学家艾伦·凯所言:“合作与竞争是人类最强烈的两种冲动,但更强调的是合作而不是竞争。合作建立了所有的文明,创造了我们今天所拥有的一切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