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成本低、节能又环保的电动汽车这几年逐渐走进百姓的生活。在了解了全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过程后我们不难发现,新能源汽车的起步一般都是从商用车尤其是公交开始的。各大、中、小城市均是在国家政策指导下逐渐实现了公交车的电动化,如北京、深圳、青岛及各区县城市。
从2011年开始,深圳就建好并投入使用57个公交充电站,可供2000多辆公交车充电。在电动化发展的初期,公交公司自建的充电站基本可以满足自身充电要求。但随着时代的发展,由于缺乏平台化的系统管理,实际运营中的种种问题就开始暴露出来。
首先,安全生产难以得到保障。对公交公司而言,安全生产、管理规范、经济运营是基本目标,其中最重要就是安全生产。电动汽车和充电桩在日常运营中肯定会出现大大小小的问题,在缺少平台化管理的情况下,电桩出现故障后需要人工报修,等待充电桩制造商的服务人员现场进行报文分析,才能开始维修,因此常常会出现维修周期长、影响到日常生产的情况。
当现场出现车辆无法充电的情况的时候,到底哪里出现的问题?现场的充电工描述是否准确有效?由于看不到故障代码的上送和分析,充电桩制造商无法第一时间得知故障的出现,更无法准确判断故障原因,如果现场人员与充电桩制造商的售后人员沟通不充分的话,就只能依赖桩企售后现场判断或者是报文分析。如果所有问题桩企都第一时间响应,势必会造成成本增高;如果不及时响应并解决问题,那么桩企的品牌信誉也会受到影响。
其次,自建充电站对外运营?麻烦更多。
很多公交公司的自建充电桩除了保证自身的充电,还逐渐开始了对外运营,但可能与很多人想象的不同。这种现象尤其在民营县级的公交公司比较常见,其充电桩对外运营并非完全开放,而是通常需要熟悉的人电话联系,充电之后人工统计、现金结算,费时又费力,还会出现分时电价无法设置或无法统计、对外时间段无法广而告之等等更多运营难题。
目前很多公交企业想要通过对外运营,实现资源共享或加快投资回报,但是苦于无平台化管理,导致对外运营的效率偏低且人力管理成本较高。
再次,公交运营数据可视化难实现。
当一台充电桩仅仅停留在人工服务、人工统计的状态时,通过充电环节人们能够获取到的数据信息是非常有限的。但当电桩接入到一个智能化的运营平台中时,我们就可以通过充电这个简单的环节,统计分析出每台车、每个充电桩的运营情况,包括充电电量、金额、车辆的电池损耗、充电桩的故障率、充电时间、车辆的定时充电等等。当然随着智能化的普及,新建的公交充电桩实施了平台化的管理。
智能化的平台是你的另一个大脑
真正智能化的运营平台所能做的远不止电站和充电数据的监控,通过充电历史数据的分析、充电桩使用效率分析、充电桩故障率统计分析、充电桩健康状态分析可以帮助公交企业优化充电桩/站建设方案、控制充电站运维成本以及提升充电站运行效能。
在车辆充电的维度,通过车辆历史充放电频次分析、车辆历史充电效率分析、驾驶行为/运营线路/气候环境与电池充放电关联性分析,可以帮助公交企业降低车辆的运维成本、改善司机驾驶习惯、优化线路运力调配,甚至可以辅助决策车辆的采购。
新能源汽车产业作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国家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与节能减排的支柱产业,其中充电设施被国家明确为新型城市基础设施,是推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重要条件。随着电动化及智能化的不断普及和深入,充电平台化管理可以更好地帮助公交企业管理好自建充电站以及运营车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