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由北京油控研究项目协调方自然资源保护协会(NRDC)联手能源与交通创新中心(iCET)共同主办的“跨越石油时代:汽车电动化未来发展论坛”在北京召开。来自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等研究单位及城市与产业界的代表共聚一堂,对电动汽车市场的发展趋势,以及电动车发展将如何影响未来交通、能源和环境系统进行了深入探讨。
油控研究项目核心组专家、NRDC高级顾问杨富强介绍,交通作为第一石油消费大户,占到中国石油消费总量的50%左右。燃油车的尾气排放已成为部分城市大气污染的主要源头,以北京为例,PM2.5本地排放中移动源占比高达45%。研究传统燃油车的逐步被替换、发展电动汽车、优化交通模式,已经成为国家能源安全和环境安全的必要。
汽车电动化将对未来中国的能源结构产生巨大影响。油控研究项目课题承担方之一,国家能源研究所能源效率中心副主任田智宇认为,能源结构调整目前已经成为我国能源发展的主要矛盾,我们需要跨越发达国家所经历过的以油气为主的时代,同时从以煤为主的时代过渡到多元发展、再到以低碳能源为主的时代。在这一调整过程中,低碳化、电气化是主要方向。汽车电动化能够带来石油节约和替代的双重效益。预计在2030年,我国电动汽车有望节约、替代石油超过2000万吨。2050年,节约、替代石油超过1亿吨。如果电动汽车普及进一步加快,潜力会更大。
电动汽车不仅减少了传统油气能源的使用,还可以加速新能源的利用。NRDC高级咨询师金亨美指出,电动汽车可以利用储能技术成为电网的灵活性资源,帮助消纳更多可再生能源,实现方式包括有序充电、电池更换等。当然,为有效发挥这些作用,还需要政策、技术、商业模式和市场机制等方面的完善,以及电网和用户等多方支持。
在电动汽车发展过程中,汽车行业和能源系统的协同发展,还需要新型基础设施和管理制度创新的支持。中国科学院战略咨询研究院博士王晓明指出,这些支持包括车电分离和独立第三方电池全生命周期资产运营等创新运营模式的推出和完善。来自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的刘斌和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的李成也在现场分享了他们对这些领域的看法。
汽车电动化已成为全球性趋势,中国在这一领域扮演着重要角色,中国汽车电动化的未来发展趋势,不仅要关注电动汽车可能给未来交通模式带来的颠覆式变革,同样要关注电动汽车对整体能源结构的影响,关注其将产生的具体环境协同效益。
文章来源:新能源汽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