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新能源汽车发展方兴未艾。很多国家已制定了禁售传统燃油车的时间表,比如德国是2030年,英法是2040年等。在新旧能源汽车交替的重要节点,各路资本的抢滩布局,颇具前瞻性。在市场巨大的中国,传统造车势力和跨界资本争相涌入新能源市场,其中又以电动车的呼声最高。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全国销售新能源乘用556393辆。其中,纯电动车全年累计销量448820辆,占新能源车总量的81%,据绝对主导地位,蝉联世界第一。
事实上,电动化概念的本质,并不是把所有的汽车一下子都变成纯电动车,而是首先立足于扩大电能应用;而扩大电能应用的技术目前除了纯电动技术(EV),还有混合动力(HEV)、外插充电混合动力(PHEV)、氢燃料电池(FCEV)等技术。为何中国汽车企业直奔纯电动而去呢?
业内人士表示,新能源汽车看上去是一个高端的新兴行业,但除了动力电池等核心技术之外,进入门槛很低,即使没有任何造车经验,也可以通过和传统车企合作造车。相对而言,纯电动的造车比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要相对简单。据悉,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在整车集成与控制方面要求较高,而大多数中国自主品牌在能量管理、动力系统解耦、发动机和自动变速箱等方面积累较少,没有能力研发出高质量的插电式混动动力车型。
在生产出的大多数电动车是纯电动的情况下,纯电动车销量据绝对优势就很好理解了,但这并只是大多数消费者的权宜之举。
此外,中央和地方政府对新能源汽车的大力补贴,使新能源厂家几乎不用考虑市场,仅靠财政补贴就可以盈利,各路资本由此扎堆杀入。但是,靠补贴来维持生存的汽车不会有竞争力,在补贴退坡之后,企业将不得不面临着成本问题。这也是许多国外车企绕个远造混合动力汽车的原因。
此外,对新能源汽车环保的考量应着眼于生产、使用到报废回收再利用的整个产业链,而非简单地只看使用时的排放量。纯电动汽车大规模上马固然可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但在国内仍在以火力发电为主的背景下,上游发电所产生的污染物质却未有减少。只有使用可再生能源发电的动力源,才是名副其实的环保汽车。退役电池也是必须要考量的因素,据行业专家测算,2018年后,我国新能源动力蓄电池将进入规模化退役期,预计2020年累计退役量将超过20万吨。如果这些电池处置不当,一方面会给社会带来环境影响和安全隐患,另一方面也会造成资源浪费。
此外,纯电动汽车量产电池技术的突破也需要时间,目前有限的续航里程往往还要面临不断衰减的局面。
在汽车产业能源转型的大背景下,各界对于是否应当禁售燃油车一直争论不休。有业内人士提出,对汽车企业而言,混合动力既继承了传统汽车技术体系,又融合了大量的新能源技术。在技术研发及生产制造方面,既可以使现有的产业资源得以最大程度的应用和优化,又可以对电池、电机、电控等电动化技术形成大量的储备和积累。这种储备和积累,无论对于未来电动汽车的大规模量产,还是未来其他新能源的综合应用,都是不可或缺的一步。许多国家和企业的做法也能看出端倪。
不可否认,纯电动汽车是未来的发展方向,因为零排放是新能源汽车的最终追求。然而,做任何事情都要遵循发展基本规律,汽车是资金、技术和人才密集型行业,纯电动汽车要取得成功不能仅靠一腔热情。发展新能源汽车,何不稳扎稳打,走的更稳健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