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互联网市场在加速
统计数字显示,国内工业互联网市场规模的增长率保持在13%以上,而且呈现加速的态势。不过,赛迪顾问软件与信息服务业研究中心副总经理王云侯表示,目前还是北美和欧洲在引领着整个市场的发展,亚太地区虽然近年来增长得非常快,但体量较欧美还是有一定的差距。他在解读《2018年中国工业互联网产业演进及投资价值研究》白皮书时说:“体量上的差距,与我们的基础设施薄弱是密切相关的。”
据王云侯介绍,从区域来看,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目前是我国工业互联网市场发展最快和产业基础最好的区域。就细分领域的市场而言,工业软件目前是整个工业互联网领域增速最快的领域,而工业安全领域虽然增速比较快,但是整体的市场规模非常小。“这从一个侧面说明,企业对于工业安全的关注程度还不够,工业安全的隐患和风险应该引起大家的注意。”他说。
赛迪顾问对整个行业营收规模和创新能力排名前100的企业进行了深入分析,结果发现针对工业互联网的投资有两大特点:一是投资区域,工业互联网的发展目前主要集中在京津冀和长三角地区,包括成都、重庆、武汉和合肥的长江经济带,也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从投资领域来看,赛迪顾问认为智能电网以及与CPS(信息物理系统)概念相关的投资领域,在未来比较有潜力。
对于投资机会,王云侯认为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工业互联网平台、仿真设计、工业安全领域及大数据。
工信部早前发布的《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6-2020年)》提出,到2020年,研发一批智能制造关键技术装备,具备较强的竞争力,国内市场满足率超过50%;突破一批智能制造关键共性技术,核心支撑软件国内市场满足率超过30%;制造业重点领域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超过70%,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超过50%,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普及率超过20%。对此,王云侯表示,2020年的目标还是比较高的,实现起来有一定的挑战性。
热潮下的冷思考
2017年,工业互联网在我国的发展如火如荼,在经济发达制造业快速发展的地区,很多省份都出台了工业互联网方面的方案和政策文件。但杨春立在分析我国工业互联网的发展现状时直接指出了发展的“短板”:在数据采集层,现成的数据很多,但现场采集的数据少,而且数据类型少,精度很低。在工业PaaS平台层,开发的工具不足,行业的模型缺失,不能满足工业级应用的需求。至于工业APP,并没有真正应用到工业中,另外也没有成熟的商业模式。
此外,众所周知的是,GE和西门子发展工业互联网,是在制造业的数字化、网络化基本完成的基础上开展的,而中国许多企业的工业化和数字化改造都还没有完成。杨春立说:“在这种情况下,所有参与平台建设的企业,都想争当主导者,所以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主导企业不太明晰。”
“需要强调的是,中国企业的开放程度和国外相比不高,而且基本上是单打独斗,没有形成合力。另外就是平台的质量和能力亟待提升。工业互联网背后的核心支撑是云平台,但调研发现,大型企业不愿意上云,而且上云的步伐非常缓慢,对工业云的认识也不一样,这制约了我国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发展和应用。在垂直领域,我国有些企业有很好的典型应用,但是在跨行业和跨领域方面,还是有很大的瓶颈和短板。因此在工业互联网的发展中,现在只是处于初步阶段,以后的道路还很长。”杨春立说。
杨春立建议,对于消费互联网和工业互联网,政府在政策上要区别对待,“对于消费互联网,鼓励创新也要加强监管,政府要踩刹车,也要踩油门,要控制过快发展。但是对于工业互联网,在政策的发力方面,要大力支持,鼓励创新,到2025年,中国要有三到五家能够和GE、西门子对标的国际型企业。”
文章来源:中国自动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