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分散式风电自2012年起步后发展缓慢,但是由于受到大型项目限电严重的影响,风电行业迫切希望复制分布式光伏的成功经验。分散式风电虽然其总的容量比较小,但可以利用现有已建成的电网进行输送,有更多的灵活性,进而实现分散风能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就地消纳。也正是因为如此,中国分散式风电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分散式风电项目是一类独特的中国陆上风电项目。根据国家能源局在2017年末的定义,分散式风电指的是接入电压等级在35kV及以下,且在当地完全消纳、不向高电压等级送电的风电项目。
据悉,分散式风电目前在我国风电装机总量中占比不足1%,但对于亟须提升发展质量和优化布局的中国风电产业而言,发展分散式风电是提高风能利用率、推动产业发展的必然需要。其发展水平的相对滞后,正预示了巨大的发展潜力。
虽然有着显著优势,但分散式风电在我国却一直发展缓慢,已投产项目的装机容量不足全部风电并网容量的1%,远低于欧洲的建设规模。对此,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秦海岩认为,这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
一是我国风电开发起步于西部,大型风电开发企业习惯于通过大规模投资进行集中式开发,单个分散式风电项目的规模小,投资成效相对较低,企业的积极性不高。
二是分散式风电项目还在沿用集中式开发的审批要求和流程,导致效率低下,增加了前期成本。
此外,我国尚未形成较为完善的分散式风电技术标准体系和管理规范,来指导分散式风电的整体开发工作。这包括对风散式风电的概念定义不明确,目前的定义过于宽泛,容易导致各方认识上出现分歧。各省区分散式风电规划编制和电力消纳研究滞后,政府引导不够。分散式风电的推动没有和县域经济的发展结合起来,尤其是和广大农村、农户的利益没有切实结合起来等等。
为解决上述问题,秦海璐认为,发展分散式风电必须坚持“集中规划,批量核准,与地方经济发展相结合”的思路和原则。
首先,分散式风电项目分散、单体规模小,必须集中规划,这样才能实现经济、高效管理,并确保项目开发的有序。
其次,应以县域为单位将项目进行打包核准,从而简化前期手续,避免增加不必要的成本。
最后,可以借鉴国外社区风电发展的经验,通过土地入股、PPP模式等方式增加地方的参与度,并将分散式风电项目开发与各地旅游开发、特色小镇建设、民生改善工程等相结合,使当地社区和居民切实从中受益,促进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
据悉,根据《风电发展“十三五”规划》,到2020年底,风电年发电量要确保达到4200亿千瓦时,约占全国总发电量的6%。随即,国家能源局2017年中旬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分散式接入风电项目建设有关要求》提出,分散式接入风电项目不受年度指导规模的限制等要求,则被视作分散式风电驶入快车道的重点标志。
而在3月公布的《2018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则进一步对风电的开展指明了方向:着力解决清洁能源消纳问题,优先发展分散式风电。从需求端来说,我国风电开发重点逐步向中东部转移,分散式风电就是新主力。凭借靠近负荷消纳、建设周期短等特性,下一步,分散式仍将作为风电核心增量在华中地区扩散开来。预计后续分散式风电发展的相关细则将尽快出台。
显然,我国分散式风电虽然近几年发展缓慢,但是发展分散式风电是大势所趋。现在的分散式风电,有政策支持,也有市场的需求,很可能成为下一个产业风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