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遇“成长的烦恼”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在异军突起的同时,也遭遇到了“成长的烦恼”。
目前,传统燃油车认证项目主要有公告、环保和3C,这三项认证体系规范,要求明确。新能源汽车除以上三项外,还增加了推荐目录、免税目录、环保信息公开、燃油消耗量报送、安全技术标准等认证项目,涉及多个政府部门的审批。
我们的第一任务是跑证,准生公告、油耗、等级目录、安全技术标准等,大认证里套着小认证,加起来有几百个。用强制认证来保障车辆质量合格,是必要的。有些重复的认证可否进行简化
希望政策相对稳定,不要频繁变动。如电池一项,有关部门的标准每升级一次,企业要从产品研发、设计等全链条重新做验证,需花费几百万元。政策要既能适应技术进步的变化,又能让企业稳步发展。
为卡住骗补,2016年年底,有关部门下发通知,非个人用户购买的新能源汽车申请补贴,车辆累计行驶里程须达到3万公里。
为了满足这一要求,有的企业开着空车跑里程。通勤类的班车、校车每天跑几十公里,一年也跑不到1万公里。在客车行业从业多年的销售员马格建议,可否增加政策的针对性,由有关部门具体监督车辆使用情况。
政府扶持的“手”要稳健
面对复杂繁复的局面,业界期待政府扶持的“手”更稳健。
对于自主品牌而言,新能源汽车的国际竞争已拉开大幕,单纯靠补贴生存的车企必将被淘汰,市场环境将迫使自主品牌不断推进技术进步和服务提升。
老百姓购买新能源车仍然顾虑多,充电难、续航短、性能不稳定等问题仍待攻克。希望政府对自主品牌车企的技术创新给予更大力度的支持。
“企业进入市场的产品与报批的是否一致,质量合格不合格,安全是否有保障?”山东一家客车运营公司的负责人表示,政府不能一批了之,更要加强监管短板。
政府的手还要“扶”在基础设施建设上。董扬说,我国已累计建成公共充电桩19.5万个,面对100万辆纯电动车的需求,最少要建到30万个桩,才能满足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