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布局待完善
我国已经成为了世界上电动汽车保有量、建成投运公共充电桩最多的国家。
截至今年10月,全国累计建设公共充电桩的数量为19.5万个,比去年同期增长82.2%,私人充电桩18.8万个,较去年增长214%。
虽然我国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已经全面铺开,但当前仍然存在基础不牢固、发展后劲不足的问题。
首先,由于车桩生产企业众多,车桩充电接口,特别是直流接口不兼容的情况依然存在、运营商平台互联互通的水平比较低。
其次,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相对较小,大多使用者都是自有充电桩,公共充电桩平均利用率不足15%,行业盈利能力比较低,商业模式还需要进一步探索。
然而,由于布局不合理,维护不到位,部分地区也出现了不少的故障和僵尸桩。此外,充电接口安全标准也有待提升,充电信息和支付也面临着网络安全漏洞的一些风险。
此外,由于小区红线内的供电增容费用较大,私人充电桩安装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
对此国家能源局建议,下一步要加快研发先进充电技术,瞄准标准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发展方向,支持创新充换电的商业模式,组织推动国家级充电服务平台建设,共同推动充电基础设施健康可持续发展,加快绿色出行、交通能源的绿色转型。
构建智慧车联网生态圈
可以确定的是,解决充电问题,离不开多方参与。于是,跨界合作,平台互通,系统互联,各类要素资源集聚、开放共享必不可少。所以在智慧车联网生态、创新充换电网络建设及运维服务等产业共同话题上,充电企业代表百家争鸣。
专家建议,在2020-2030年时要建立电动汽车充换电网络,而不仅仅是一个个充电桩,两者的区别就在于充换电网络是一套可控的、智能的、环保的体系,为以后实现有序充电、有序“卖电”提供基础。其次,充电模块的户外运行必须要满足工业品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