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步迈向高附加值
长期以来,谈到中国造船业,不少人总会将其与低附加值联系起来,但如今人们或许该改变改变这一看法了。以这次史上最大规模的集装箱船订单为例,《中央日报》网站报道就表示,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这些船只要求同时具备传统廉价丙级锅炉油和环保燃料液化天然气驱动系统,属于双燃料系统的高附加价值船只而非廉价船舶。因此,在这个订单上落选,更令韩国感到五味杂陈。
事实上,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中国造船业正逐步从低附加值市场转向大型邮轮、LNG船和大型集装箱船等高附加值造船市场。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此前发布的《2017年上半年船舶工业经济运行分析》指出,上半年,中国骨干船舶企业建造的全球最先进6000吨抛石船、全球首制2.5万吨LNG高压双燃料杂货船、全球最大3.8万立方米乙烯运输船、全球最大2.1万吨水泥运输船、全球最大1.9万吨客箱船、圆筒型浮式生产储卸油平台(FPSO)、半潜式海洋牧场、饱和潜水支持船等一批高端船型和海洋工程装备成功交付船东。2万箱集装箱船顺利出坞,8.5万立方米超大型乙烷乙烯运输船开工建造,全球最大非官方医院船等项目有序推进。
“当前中企建造的高附加值船舶越来越多,这符合市场需求的变化,特别是随着国际市场对船舶环保、技术等方面要求的提升,高附加值船舶正成为重要的竞争领域。”而随着中国船企加快布局这一市场,积极推动技术水平的改进与提升,并加强国际合作、引入全球创新资源,中国造船业在高附加值船舶市场的竞争力持续提升。
与此同时,在政策上,国家也大力支持造船业加快转型升级。今年1月,工信部等六部门联合印发了《船舶工业深化结构调整加快转型升级行动计划(2016-2020年)》(下称《行动计划》)。专家指出,该计划有3点特别值得留意:一是强调船舶工业配套,加强配套保障以提升中国船舶工业的整体效率。目前中国已经开始建造国产豪华游轮,这种船更需要强大的配套能力;二是打造中国品牌,这是中国制造进入新阶段的必然要求;三是提出金融和保险支持,鼓励金融机构和保险机构支持船舶工业。
未来前景依然光明
“从全球范围来看,中国已是当之无愧的造船大国,而且随着创新能力的增强、结构体系的改善、市场竞争力的提升以及国内需求的加快释放,中国正在加快转向造船强国。”胡文龙说,尽管目前受国际市场持续低迷的影响,中国造船业面临着订单难接、利润下降、外部风险等问题,但就整体形势而言,中国造船业仍将能保持优势,未来前景依然光明。
国外市场研究机构今年6月份发布的《中国造船业研究报告:2017-2021》就预计,未来几年中国造船业将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其中,在国际市场上,中国船企拥有比日韩更低的成本优势;与此同时,国内市场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中国造船业面临的外部环境有所改善。自从金融危机爆发后,全球造船业历经约10年产能过剩与贸易活动锐减的打击,如今该行业终于开始出现“根本性的转变”,换句话说,造船业目前正在复苏当中。
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预测,2017年,全球经济增速有所回升,海运贸易需求略有增长。部分细分船型市场开始出现复苏,成品油船、中小型化学品船、支线集装箱船、液化气船以及特种船舶市场需求空间较大。预计2017年,中国造船完工量约4000万载重吨,新承接船舶订单量有望比上年增长。
面对着总体向好的前景,未来几年,中国造船业到底能够实现怎样的发展?
《行动计划》给出了明确目标:到2020年,力争步入世界造船强国和海洋工程装备制造先进国家行列。力争造船产量占全球市场份额在“十二五”基础上提高5个百分点,海洋工程装备与高技术船舶国际市场份额达到35%和40%左右;产业集中度大幅提升,前10家造船企业造船完工量占全国总量的70%以上;科技创新能力进入世界造船先进行列。
文章来源:中国人民日报